在县档案馆展览大厅《峥嵘岁月》展区有一塑铜像引观众止足仰望,他就是我县辛亥光复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程森。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位先人值得令我们缅怀和记起。
程森(1859—1925),字景川,德清乾元人。贡生①。清朝光绪年间程森结识陈英士②和俞寰澄③,开展反清革命。宣统三年(1911)11月5日奉命光复德清、武康。1912年任武康县知事。1915年辞职回德清,主持重修西险大塘。同年冬任《德清县志》总纂,历时8年,修成《德清县新志》14卷。著有《修德堂文存》4卷,另有《修德堂诗存》《尺牍》《笔记》《杂钞》各2卷。
戊戌变法后,程森积极联络德清、武康两县绅士,推动社会的改良运动,在废除科举,创办教育,改革县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废除绿营④,改设警察方面,程森贡献尤为突出。清政府在德清、武康的统治,依靠清军绿营驻防来实现,德清、武康县城和新市有驻兵,有左营、汛等清军建制单位。 1907年,浙江全省效仿北京、天津建立警察制度。在程森的积极活动下,德清率先建立巡警总局,程森担任巡警总副理。从此地方士绅势力得到强化,社会治安不再依赖清军,开始地方化管理。宣统末年绿营废除,被警察所替代。这也在客观上为清朝德清政权的灭亡准备了条件。
程森自从结识陈英士、俞寰澄后,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武昌起义后,程森受陈英士的密令,负责组织领导德清、武康的光复。11月6日,武康与湖州同日取得光复成功后,程森立即回德清,指挥德清的光复。11月8日,在德清县城召开市民大会宣布德清光复。程森与革命党人徐师善、闻毓璇等分赴各乡镇与当地坤士协商,得到各乡镇响应,全县城乡降下龙旗,悬挂白旗,民商集会,表示反正。11月9日全县光复,知县林祖贤到德清为官只有一年多时间就被赶下了台,成了德清历史上的末代知县。
德清、武康两县光复后,社会一时难于稳定下来,社会上有人编造谣言,撕毁光复告示,扬言进行抵抗。土匪势力开始趁火打劫,盗贼四起,百姓恐慌。程森组织革命党人一边向刚成立的浙江省军政府请兵援救;一边星夜赶上海、杭州购买枪支弹药,以尚武会⑤为基础,组织民团,授权负责征集兵员,组织训练。民团在边组建、边训练中担当维护社会秩序任务,一方面严厉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缉拿盗贼。同时,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开始筹集款项,安抚难民,恢复社会秩序。
德清、武康两县光复成功后,程森担任武康县民国政府第一任知事,直到1915年辞职回德清。程森任武康县知事约三年时间,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彻底废除了一直沿用县一级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制度,并裁撤幕职,设立民事、警务、教育、财政、执法六科,同时设立独立的监狱署和审判机构,完善了议会和参议制度。兴办实业,振兴经济,县公署开始颁布振兴实业的有关政策。效法欧美教育制度,开设国文、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现代教育雏形开始形成。推行易服、剪辫、天足和禁毒等各项社会改革。男人穿中山装和西装、女士穿旗袍在城镇渐成时尚。人口买卖得到禁止。
辛亥革命成功了,但北洋军阀的破坏,短暂的帝制复辟,使得新的共和政体难于建立,由于没有劳苦民众的参加,革命成了少数有产阶级的政治游戏,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武康也是如此。光复成功不久,上柏发生了震惊全省的爆动,炭民⑥王世昭带领五、六百人揭杆而起,遭到民国政府省巡防营陆军及湖属各县民团、“齐心局”围剿。社会矛盾没有因辛亥革命的成功而有所缓和,程森的抱负和理想难于实现,带着复杂的心情于1915年辞职回德清乾元居住。
程森辞职那年已57岁,按理可以安度晚年了,但他不辞劳苦,完成了两件载入史册的事情。一是重修险塘。笤溪洛铁氵兜、南关氵兜 、西圣堂一带每到汛期,险象环生,严重威胁着附近村庄和农田。程森对险段详细勘察,制定打桩、填土加固方案,落实工程资金四千五百元,发动周围十七区民众参与建设。完工后在塘堤上种上柳树,起到固堤作用。二是历时8年完成了《德清县新志》的编写。这是德清近四十年民国历史中唯一的一部完整的县志,为传承德清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时任民国浙江省教育厅长陈布雷⑦为《民国德清县志》所作序中称:“程先生景川以一人之力总全志之成,衡量古今,沆瀣新旧,体例虽仍旧志,损益咸合时宜,附新政于法制之门,入代议于选举之志,屏封阴而不采删,灾详而不收诸,如斯类独运匠心,前所谓难迎刃而解,尽八年之力成一邑之乘,岂徒使文献有证,盖亦所以示今日修志之范也,功亦伟矣”。程森为此付出了晚年全部心血,新志完成后不久,便驾鹤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