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1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王向威:刘恪教授访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2:5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刊
刘恪教授访谈

走出大学,一切变数都来了……

①王向威:刘老师是哪一年上大学的?上大学前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大学四年在人生当中的地位和意义?你们那一代人,在知识上是“如饥似渴”的一代人,整个社会的生活也并不像现在那么丰富和复杂,在个人知识类型的构造和完善上,你在大学里有什么意识和具体的努力?
刘恪:我从小热爱文学,十几岁开始做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一心一意做好老师,年轻时执着、认真,是一个称职的老师,爱好文学是业余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去上大学,这是个人人生的一次机会,湖南教育很快正规化,那时的大学生个个都非常认真刻苦,没有一个逃学的,学习不好的人会哭鼻子,争取每门课考个好成绩,因为是分配制,毕业后都会去当老师,没人去挑三捡四,都一心一意地学习。
所有人都会把个人爱好与职业工作分开,我是一个小说家,可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当编辑,没有做专业作家。
大学很重要,它是你个人能完整地建构一个学科性知识体系,为你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时期。它的知识性是一生的也是一次性注入,例如古代汉语、逻辑学、西方文艺理论、文学哲学等课程学过后,三十多年再没有复习过,今天运用时仅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拓展研究。大学是一个基础,但是这个基础积累决定你的终身成就,大学没学好的便构成你人生永恒的欠缺,因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基本上是没法补课的,例如我在大学里做过李白和杜甫的学术、背诵过楚辞,三十多年我再也没有机会整体上研究了。
所以我非常惊讶现在的大学生不爱学习的状态,这毁的不是一两代人,而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基础。

②王向威:现在的大学生常常被人评价为不爱学习、读书少,也过早地涉及爱情、金钱等等方面,和社会的关系也和你们那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大学毕业也三十多年了,你怎么看待大学和大学生这三十多年的变化?大学的功能是不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该怎么看待呢?
刘恪:全世界的大学都是提供你人生知识生产的基础,它也是一个伟大强国的基础,大学仅有四年,漫长的人生拿出四年苦学有何难?这个基础也是改变你人生命运的基础,今天大学生没脑子,这么好的奋斗基础你不去把握而浪费掉,用四年时间去遗害终身,非常不值,正因为大学是基础,你人生在这个基础上去选择不确定性的人生命运,一切都是未定数,你为何把人生将来的婚姻、职业、爱好、事业、金钱、权力纳入到大学生活中来考虑呢?走出大学一切变数都来了,你在大学完成了知识积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优秀的大学生是一切伟大事业的起点。
一个人连大学都读不好,那他也不可能有顺畅的人生。

③王向威:你在北京生活很多年,作为一个作家和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你和北京的很多大学老师及北京的很多大学都很熟悉,相对这些中心城市的大学,你感觉内地的大学,比如河南大学,有什么特点?现在很强调知识的更新换代、信息的便捷,那么,你感觉内地的大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刘恪:1986年去北京,2004年来河南大学,其间18年在北京读研、做主编、管理作协,做一个小说家,人生盛年都交给北京了,但是收获很大。能悟透人生、不惑、知天命,事业和职业我都很坦然,我知道职业的贡献是人生良知的必须,事业的成就我知道自己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我从不自己鼓吹,那些爱自己鼓吹的人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到了河南大学后我才知道北京为什么会是文化中心,北京和北京的大学均是热气腾腾,知识学习与交流充满了一种内在的活力,河南大学的学习却是消极状态,是一种呆板的教条,对新知识和新信息有一种排斥状态,学生和老师都是如此,这产生了他们的排外,我上了一年课便进行学术转向,一心一意从事我的小说美学理论研究。由一个小说家变成了理论家,这不是我想要的,而是环境和情势造成的结果。

④王向威:你是2005年来到河南大学当老师的,和那些一毕业就在大学里面工作、教书的老师不同,你之前有过丰富的人生经历,这种经历一定增加了你对“大学老师”这一角色的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你觉得你和那些一直待在学院里的老师有哪些不同?
刘恪:河南大学的老师最好的是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教书,重视基础,重视材料。应该说是严格的学院派。也有一些学术能力。他们并不太注意观念史,新的创造不是材料的应该是观念的,一切危机都是观念危机。没有观念便没有危机,没有观念便没有活力,在新的观念下研究材料,才会有新的发现,材料不是你发现的,材料永远都在那儿。

⑤王向威:你为人率直、真诚,对待学生言传身教,有一种罕见的品格,你理想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大学里,你给研究生和本科生都要上课,你每次上课,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当这些要求无法落实时,你会怎么做?
刘恪:我的教育理论,永远不要囿于旧知识,要创新知识,不重复过去的知识。所以我每年会讲一门新课,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偶尔会重复一两个课程,但我的讲述角度会发生变化的。我会不断地研究新知识。因此我讲一门课便会是一本新书,每年都会出版一本新的著作。八年来我的著作有:《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先锋小说技巧讲堂》、《词语诗学·复眼》、《词语诗学·空声》、《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美学》、《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耳镜》等共计约400万字的理论专著,另外我还主讲了《文化研究》、《文学言语学导论》、《文化地理学》等专业课程。
我对自己作为严格的老师有严格的要求:站着讲课,重视板书,不抽烟不喝水,讲课有观点与论述,绝不再课上聊家常,聊大天,对三个学生和对三百个学生讲课都是一样。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是一种朋友关系,我非常反感老师收学生的礼物。河南学生比较穷,你应尽量为学生做点什么,而不是向学生索求什么。
学生没有好好学知识,水平上没长进最是让我心痛。

⑥王向威:大学更多地是知识教育,人生教育是缺失的,好多学生可能知识很丰富,却有了一个不那么健全的性格,好多人也因为性格不好影响到了个人知识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这种现象的避免,学生和老师,以及一所大学应该做怎么的工作?
刘恪:人格教育是我极为重视的。一个有才华知识的坏人太可怕了。所以大学生要有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是不封顶的,同时要有最低道德底线。这一点不能仅以是否犯罪为标准,大学生在道德上要养成良好习惯,完成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要完成人格修养:一是要懂得什么是最耻辱的,明白什么不能为;二要明大义正直,家国天下要有一个正义的尺度;三要常存感恩之心,付出多的东西陶冶品质、为人,是一种美德;四要有信义、诚实,便面看起来诚实要吃亏,其实诚信是人生的必要保证,它会使你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我仍然奉信儒家的人格精神。
人格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更是修一生的根本要义。

⑦王向威:你的身份是小说家,很多人认为大学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也认为一个作家并不太适宜待在大学里,可是二十世纪以来,那么多的大学开始接纳众多的作家,包括中国,对此你怎么看待?来到大学之后,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小说写作呢?
刘恪:作为小说家应该是社会化的,小说家待在大学里确实不太适合。我是完成了一个小说家的身份之后来大学的,而且在大学里我又完成了一个理论家身份的转换。大学是不宜要太多的小说家和诗人去当教授,因为他们感性,绝大多数没有完成学科教育,因此他们无法完成学科教育,倒是驻校作家的聘用制是比较好的。大学教育还应该是学术性的,我到了大学以后小说写得少了,每年二三个小说,忙碌的时候,这两年一篇也没写,退休以后再去专心写小说。

⑧王向威:在河南大学这几年的时间内,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理论的阅读和写作上,几乎每年都有著作出版,扎实的小说理论研究,确立了你小说理论家的身份,你这几年深居简出,能谈一下你在河南大学的具体生活状态吗?
刘恪:很少有我这样以小说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在学校里从事教学的。在河南大学我多数时间用于阅读和研究,主要集中精力从事理论写作,每年大约要完成四十万字还多一些,每年大约在两个专题领域里有研究,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儿,我经常会一两个礼拜不下楼,专心专意写作,保持写作的基本速度是五千字到八千字,经常是我这里一边写作,出版社那边一边排版,一部书稿写完之后,大约二三个月便可以出版。目前我的理论写作效果很好,每本书都可以重新,或者出修订版。这种研究写作我已经得心应手。事业的忙碌会使你的生活极为简化,我一生素食,经常一两元钱打发一天的生活。几乎所有的朋友和学生都觉得我清苦劳累。我个人没有这种感受,当然会有一些累但是我感觉良好,极不喜欢那种应酬式的酒宴。我在饮食上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白菜、豆腐、鸡蛋能把人养得很好,而且还精力充沛。

(今年四月份给刘恪老师做过一次长篇访谈,我问了三十多个大问题,提问将近两万字,加上他的回答有五万字左右,稍加扩展可以出一本书。这一次应杂志社邀请,再次访谈刘恪老师,问题集中在与大学生学习有关的话题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5:27 , Processed in 0.13052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