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为本文作者王宝刚
一 寒月凄清,如玉盘高悬天边。凉夜静寂,梦醒的人往往思绪万千。 轻轻在平板上打几个句子,记下绵绵悲思,记下不尽哀念。 二 敬爱的吴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但是,凉城七区的月亮,梦里依稀清晖似水;兰花公寓的小径,想来依旧曲折如画。 仿佛还在跟前,他微微的笑,他爽朗的笑,他哈哈大笑。那笑容,就跟孩童一样纯真,让人如沐春风。 三 常听有人说吴老师是书呆子,其实他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 记得有一年,有个学生来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在考试之前,这个不善言语的学生带了大包小包很多贵重的礼物来看吴老师。那么多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 说实话,那时候的吴老师其实也只是个清贫教师。可他一有点钱,除了买书,也会助亲帮友。我们这些学生去他家里拜望,他也总是把我们当作自家小孩,像招待远方的朋友一样盛情款待。从南师大到复旦,我知道吴老师只肯从微薄的薪酬中拿钱去书店购书,却从舍不得花钱花时间去商店为自己购置其他任何物品。但是面对这些礼物,吴老师丝毫不为所动。他担心考前退还礼物可能会影响到那位考生的临场发挥,索性就把东西留在办公室,然后悄悄地叮嘱我,等考试完了务必请这位学生留下,退掉全部礼物。 考试结束后,在复旦大学附近的国权路一家饭店里,我打横作陪,吴老师设宴为那个同学饯行,并把那些贵重礼物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他了。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送礼成风腐败严重的年代,恩师以他的善良向我们展现了他的廉洁自律,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对于钱物的看法。 四 吴老师是我最敬重的恩师。他对待学生就像热爱自己的孩子,他对待老师就像尊敬自己的长辈。 1997年10月,太先生徐复老先生去上海,吴老师自费安排徐老先生在上海的所有费用,还包括我们这几位学生的作陪。他对徐老的敬重、关怀和照顾,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恩师除了教我们如何严谨治学,更用他的言行教导着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感恩。 我一直以恩师为楷模,以一颗感恩的心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不计得失为社会付出。 五 人生如梦,转瞬云烟。但是,恩师的真,恩师的善,恩师的美,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寒夜永,句子短。此恨绵绵,相思无限。 唯愿恩师在天堂那边,永享幸福安乐!
(本文原刊《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