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6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 桥本秀美:我只是个读书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6: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者简介】

乔秀岩(桥本秀美),1966年生,日本福岛人。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教授,2004年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工作,2007年兼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2011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经学史及版本学,著有《义疏学衰亡史论》、《北京读经说记》,并撰写相关论文数十篇。编辑有《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旧京书影》、《杨复再修仪礼经传通解续祭礼》、《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宋刊元明递修本仪礼经传通解正续编》、《南宋越刊八行本礼记正义》等书。



桥本秀美:我只是个读书人

(本文选自《北大洋先生》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1966年,桥本秀美出生在日本东北的福岛县。桥本的童年在乡下度过,宁静的乡间生活让这个本来就腼腆、爱看书的孩子养成了安静、爱思考的性格。1985年,桥本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东京大学,主修中国哲学专业。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战后经济达到顶峰,随之经济泡沫也在不断膨胀并走向破裂。经济发展给日本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和骄躁的状态,就连大学的象牙塔也受到这种浮躁情绪的影响,结构主义、相对主义在学界盛行。前者鄙夷传统的、扎实的学术,后者随意怀疑一切前人研究成果。大学文科的课堂上,教授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的新观点,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学术走秀。这让淳朴乡间走来的桥本很难适应,他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越来越感到怀疑和困惑:究竟什么是学问?大学的讲义有没有乱说? 桥本想要做严谨、科学的学问。他逐渐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经学,他觉得历经两千多年仍吸引众多学者的学问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这种严密、成体系的“经典”才是他的追求和兴趣所在。

1990年,升入硕士阶段的桥本获得日中友协提供的留学机会,于1990年至1991年赴山东大学学习。在华学习期间,桥本的汉语水平有了显著进步,此外,他还在中国老师的建议下,开始研究整理日本流传的经学资料,并选择《论语义疏》作为他的硕士研究题目。《论语义疏》为中国南朝学者所作,原本已经失传, 在中国一直以抄本形式流传,到清代方有刻本出现,该书同时在日本长期流传。桥本希望通过研究《论语义疏》在日本的学术流传情况,来考察从中国南朝到清朝期间文本与原作之间的差别。但经过研究,桥本失望地发现当时传授《论语》的日本学者普遍水平不高,很多人甚至连汉语都不过关,这就很难谈得上对经书的深入理解。这一发现给桥本以极大的触动,他深感如果要了解中国传统经学,就必须读真正的中国著作,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读懂。


师恩如山

在传统的研究经典的书中,最基本的是唐代的“疏”,桥本就想读唐疏。他又发现,像《论语》这样思想性很强的经书,对其的解释往往有多家之言,这为后来学者的分析和判断带来一定困难。相对而言,礼学体系性较强,内容比较客观具体,有办法理解清楚,所以他将阅读的注意力转向礼学。可是,一开始桥本却完全读不懂这些经书,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读懂的信念,他开始刻苦钻研并四处找老师求教。桥本注意到中华书局王文锦、陈玉霞点校的《周礼正义》,点校者的水平很高,便萌生了拜师学习的想法。

博士期间,桥本考取日本政府公派留学生名额,于1994年至1996年再次来华进修,就读于北京大学。来到北京后,桥本发誓如果不能拜王文锦、陈玉霞其中一位为师,就回东京。幸运的是,在导师的帮助下他打听到了王文锦、陈玉霞两位老师的消息,发现原来二者是夫妇,并最终成功拜王文锦先生为师。

王文锦为当代公认的礼学名家,长期担任中华书局编审,曾主持整理点校《通典》、《周礼正义》等大部头典籍,独立点校《抱经堂文集》、《校礼堂文集》、《野客业书》、《大戴礼记解诂》(1983年)、《礼书通故》诸书。拜师期间,桥本跟着先生读清代学者的著作,做《仪礼正义》的点校,师生二人每两周进行书信来往交流学术。每周桥本都要认真看书,提出很多问题向先生请教,生活过得紧张而充实。先生会非常认真地查看桥本的作业,对有问题的地方与他反复讨论,直到解决为止。后来,由于桥本宿舍条件不好,先生干脆让桥本住到自己家里。每天,桥本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点校,先生就在外面边工作边等待,等桥本校完了,先生会一字一句地帮他修改。在先生的要求下,桥本的点校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每个字的各种来源都会查找清楚,因此一天往往只能整理一页。虽然辛苦,但桥本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思。回忆起来,那段时光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人能有像他这样的经历,对此他感到非常庆幸。

在一年时间里,先生带着桥本顺利完成《仪礼正义》三分之一的点校工作。但后因种种原因,《仪礼正义》点校项目被迫中断。2002 年,由于积劳成疾,先生过世。每当回忆起先生,桥本总是充满了深情。他觉得自己和先生的情谊已经超越了友情或父子之情,这份情谊是他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先生孜孜不倦,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对后辈的悉心栽培,都让桥本永生铭记和感恩。


北大第一位全职外籍教师

博士毕业后,桥本秀美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任教。尽管工作出色,但桥本觉得在日本国内的生活并不符合他的期望,日本社会的右倾政治氛围让他失望和压抑,繁重的行政工作剥夺了他读书做学问的时间,这让已经习惯了中国学术环境的他颇感不适。

2001年,恰有一位北大历史系教授到东京大学访问,经他推荐,桥本于2002年至2003年到北大历史系中古史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访学期间,他心无旁骛,日日在中古史研究中心埋头苦读,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风雨无阻。一年下来,他的读书量惊人,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他找到了归属感,从而萌生了离开日本的念头。虽然彼时台湾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向桥本伸出了橄榄枝,但他更希望到北大,他认为这里才是做学问的地方。2004 年,桥本毅然辞掉东京大学的工作来到北京。这对桥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北大历史系的领导在了解桥本的情况后,对他来系任教非常支持和重视,积极与学校各方协调促成此事。学校也对桥本来华任教给予高度重视,并予以特别批准,桥本从而成为北大历史上第一位全职外籍教师。在人事程序上,桥本的入职手续也开创了北大人事工作的许多第一。彼时,北大人事部还没有相关的程序和经验可循,不知桥本的手续该如何办理,只能是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相关政策就制定政策。北大人事部征求桥本的意见,桥本的要求非常朴实:“只要给我一间房子,让我有睡觉的地方,每月给我2000元,让我能够吃饭就可以。”于是,人事部就按中国教师的入职程序帮桥本办理了手续,桥本在北大不享受外国专家待遇,而与中国教师待遇相同。

在北大,桥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一到北京,历史系的老师就亲自带着桥本找房子,替他打点生活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方面,系里也对他给予完全的尊重和支持,从来没有向他施加任何压力。为了还清上学期间欠下的500万日元的高额助学贷款,桥本不得不申请兼职,历史系的领导对他的情况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还帮助他仔细研究相关规定并准备各种材料,最终学校顺利批准他的兼职申请。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桥本同时被北京大学、东京大学聘用,成为东京大学兼职教授,往返两校进行工作,这在北大历史上还是第一例。对此,桥本心怀感激。中国人的独立、灵活、自由、友善都令他深深敬佩和折服,他无法自拔地与这片土地和人民交融在一起。

其后,北大又陆续引进了数位全职外籍教师,他们专业过硬、年富力强,愿意长期扎根中国,为北大的学术繁荣和国际化做出了贡献。

桥本来华任教,如果教日语或日本史,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他教授的是中国传统学问经学、文献学,加之他博士毕业时间不长,除了博士论文和几篇文章得以发表外,还没有积累很多学术成果,因此起初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赞成他到历史系教书。为此,北大历史系专门成立了由五位中国古代史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小组,对桥本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审查,多数专家对桥本的学术能力表示认可。

随着历史系老师们对桥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越来越了解,对他的学术水平也愈加肯定。桥本开始教课后,历史系老教师督导团的教授们旁听了几次他的课程,他们对桥本的表现大为惊奇。在历史系秦汉史教师大会上,老教师督导团的成员、先秦史和文献学领域的专家吴荣曾先生盛赞桥本学术功底异常深厚,称桥本的实际水平远远高于他个人材料里所反映出的水平,并力主抓紧与系里协商,让桥本尽快带博士生。当时,大家都不太相信桥本会长期留在历史系,他的离去将会是古代史教学与科研的损失,如果他能在历史系工作期间带一些学生,则他离开以后至少还可以留下这些学生继承他的学术衣钵。副教授带博士生需要系里批准,因此一些教师联名给系里打报告要求同意桥本带博士生。现在,桥本门下有一个博士生、两个硕士生,学生虽然不多,但他们都是公认的当年历史系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他的第一个博士生将于明年毕业。

来到中国以后,桥本组建了家庭,由于妻子叶纯芳是台湾人,婚后,尽管桥本本人不舍得离开北大,但为了家庭,他还是很有可能随妻子去台湾。北大对桥本的去留问题非常重视,学校研究的结论是:留住桥本秀美对北大具有重要意义。其实,叶纯芳也是难得的人才,她的专业是经学,师从台湾顶级经学专家林庆彰先生,在学术上是桥本的同行。博士毕业后,叶纯芳在北大儒藏中心做了一年访问学者,她的工作受到了儒藏中心的高度肯定,中心非常希望留住她,但苦于编制问题只好忍痛作罢。了解到这一情况,北大希望桥本夫妇能同时在北大任教。经过历史系和学校的努力,2011年叶纯芳成为北大历史系正式教员。北大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惜让桥本夫妇深受感动,而北大也为能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而感到高兴。


学术狂人

桥本来北大任教,工资只相当于在东京大学时的十分之一,但桥本认为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并不计较待遇。桥本对学术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争分夺秒进行研究工作,他过着近似苦行僧的生活。没课的时候,他两天来一次学校,在食堂吃一顿饭,然后再买一份饭带回去作为第二天的食物,其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只靠面包和饼干过活。成家以后,桥本的这一习惯还是没能改掉,夫妇二人至今在吃饭问题上还是不能统一意见,桥本对研究如饥似渴,甚至吃饭都觉得是浪费时间。在他本来就不宽敞的三居室,根本没有多余的家具摆设,全部空间都被用来放书,以至于婚后连一张双人床都放不下。毫不夸张地讲,对桥本来说,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读书做学问,这也是他唯一的兴趣。

桥本对学术的疯狂追求,也让他取得了不同常人的成绩。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有很深的学术传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相关研究几乎中断,只有少数学者在坚持研究,并传承着传统的研究方法。但在台湾和日本,对中国经学的研究并未中断。桥本秀美对日本和台湾的经学研究都很熟悉,来到北大历史系工作后,他利用北大的各种资源刻苦钻研、勤奋治学,学术水平有了长足进展。如今,他已是日本汉学界的顶尖学者之一,得到台湾经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大陆学界也有相当影响。可以说,桥本秀美已经是中国经学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由于先前的积累正在快速转化为成果,他的学术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在教学方面,桥本是出了名的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从不认为自己比学生强,除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以外,并不会“教授”学生什么,因为自己的知识不都是正确的,他不想给年轻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为此,桥本坚持只给研究生开课,因为研究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够质疑老师。

桥本给北大学生上课,非常认真投入。他开设的课程并不算多,但讲授的内容非常前沿,都是和他正在进行的研究有关。桥本的每门课程只讲一次,他总是说已经讲过的东西再拿来重复讲对学生不负责任,要讲就讲最新的东西。为此他每一次备课都是全新的内容,备课的过程就相当于做研究的过程,非常辛苦,有课的学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课,他会为了每周两三个小时的课而足足做一周的准备。他不肯在课堂上掺水,坚持给学生最精华的东西,把他的学术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在北大极少有人这么上课,但桥本仍非常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初衷,现在依然如此,实属难能可贵。

桥本的课程难度很高,没有专业领域相关基础的研究生很难跟得上,因此选他课的学生少,旁听的学生多。课堂上,桥本总是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学生们觉得桥本老师的课更像是一种同道者的分享会,常常能激发出深刻的思考,通过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桥本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快入门,了解专业领域基本研究方法和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为学生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

2010年5月20日上午,桥本秀美出席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 “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开通仪式。他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思仁(Soren Edgren)一起点击开通按钮,与现场的来宾一道,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创办于1941年,是日本著名的汉学研究中心。其所藏古籍,包括了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旧藏,以及大木一、长泽规矩也、仓石武四郎等的个人专藏。但长期以来,这些古籍一直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出于学术义务,20世纪90年代,该研究所始建古籍目录数据库,2002年建设全文影像库,并在互联网上发布。2009年11月,该所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签署合作意向书,将中文古籍4000余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向读者提供服务。这批数据包括收藏在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一些专藏文库中的珍贵宋、元、明、清善本和民国时期抄本,经史子集各类俱全, 其中以小说、戏曲为大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为古籍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参与人和此次国家图书馆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合作的主要促成者,桥本秀美一直是数字化开源资料的坚定支持者,主张将各机构珍藏资料整理后实现数字化,并在网络上公布,以资源共享推动学术繁荣。桥本认为,数字化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同时看到一部书的不同版本,与通常图书馆将线装本、精装本、平装本等各版本分开收藏相比,更有利于读者进行阅读比较。古籍书籍库落户国家图书馆后,中国读者今后可以随时随地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访问这两个数据库。

“收藏古籍并不意味着拥有特殊权力,而是要背负沉重的责任。责任有两方面,一方面要妥善管理防止破损;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这些古籍能够找到真正理解它的读者。”桥本认为,古籍研究本身的关注者有限,如果都不能为这些人的研究提供一些便利,古籍研究又何以谈得上发展呢?“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的自由下载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的全文在线阅读是对图书馆传统保守服务理念的冲击,桥本希望能借此推动更多机构开放古籍收藏,让所藏古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激励学术发展。


为每一个文字注入生命

20 世纪30年代,仓石武四郎将自己读唐代《仪礼疏》的记录写成《仪礼疏考正》。当桥本秀美在学生时代读《仪礼疏》时,深刻体会到《仪礼疏考正》是多么了不起。按仓石先生的方法来读书,书中每一个字都鲜活起来。桥本希望像仓石先生那样,通过自己的读书工作,可以给书中的每一个汉字都注入灵魂,打通血脉,从而使沉睡在书本下面的精神得以苏醒。

让沉睡千年的文字获得重生并焕发活力,是桥本最感快乐的事。“在我去读书之前 ,有些字被忽视、被误解,处于一种半死的状态”,“通过我的阅读,有的文字会重获新生,有的文字可能被救活”,“我觉得书在等待我,字在等待我,所以我不能罢手”。事实上,桥本的工作已经被排得满满当当,迫切的任务包括完成尾崎康的《正史宋元版研究》的增订中译版,影印出版研究所藏的《仪礼经传通解》正、续集,整理出版杨复的《仪礼经传通解》等。此外,桥本还要完成先师生前未竟的工作,将《求古录礼说》做成佳本,而他毕生的追求则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做《仪礼疏》的佳本、做《仪礼正义》的整理本并给《仪礼集说》写“疏 ”。

桥本认为,书若不能读便不算是书。他自己也出书,三本著作已有两本出版,且每一本都是自己掏钱印刷,这样做是为了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对书的内容有所把握,并可以编排精致,做成方便使用的精装本,但定价不高,让一般学者都能买得起,这样一本书就可以成为大家的书,这本书也就活了起来。桥本深感现在的“坏 (版本 )书”太多 ,他希望好书能够做成佳本,也就是说,让一本书成为内容优良、编辑精细、使用方便的书。让这样的书在世上流传,让收藏佳本的人越来越多,是桥本作为一名学者最朴实的愿望。

正是有像桥本秀美这样甘于寂寞、以苦为乐、孜孜以求的读书人,才能让中华文脉得以永续,古籍文化得以传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3:34 , Processed in 0.1066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