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 对话许嘉璐:真正的文化,不是人造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09:4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许嘉璐 吕林荫     时间: 2014-07-05

导读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即是人化,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是民族认同的标记和符号,是民族的根和魂。强调文化基因,是因为不管它是标记还是符号、是根还是魂,这里头都蕴藏着我们文化的特质,而所谓特质就是独有的。


适逢中国近现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诞辰145周年,几代出版人接力30年完成的《章太炎全集》第一辑于近日出版。


在出版座谈会举办之际,该书编辑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嘉璐接受了《解放周末》专访。从章门师承谈到文化传承,“承”在许嘉璐的解读里,靠的不是书,而是人。他说,真正的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人造花”。


    找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基因,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新路

    ■算起来,太炎先生是我的“太太老师”,但我绝不敢自称传人。

    ■这位 “有学问的革命家”是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人。

    解放周末:今年是章太炎诞辰145周年,作为章门传人,您最敬仰章先生的是什么?

    许嘉璐:有一点我先纠正一下。太炎先生的大弟子黄侃,确是我恩师陆宗达的老师,算起来,太炎先生是我的“太太老师”,但我绝不敢自称传人。在给《章太炎全集》写序时,有人建议我署名“传人许嘉璐”,但我只恭敬落款“许嘉璐”三个字。

    解放周末:这是一种文化的敬畏。

    许嘉璐:太炎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著述宏富,留存下来的文字涉及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他的学生众多,而这些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不过是得先生学问之“一体”。人们说五体投地,他的学生每个人只能继承一个方面的学问,甚至只得其“半体”,经过三传到我这里,岂能望其项背,怎敢妄言传人?

    太炎先生一生都在梳理剖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一位承上启下的大家,他的学术思想是值得不断挖掘的“富矿”。

    解放周末: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

    许嘉璐: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评价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中心词是“革命家”。他不是由于生活无着而奋起,而是因为有学问,洞察了世界走势和中国历史才革命的。因为革命,他曾七次被追捕,清朝的牢狱三进三出,无所畏惧。太炎先生被监禁时,黄侃先生经常去看他,给他送点吃的。我曾经问过陆宗达先生,当时他们师生之间都聊些什么?陆先生告诉我,去了不谈别的,只谈学问。这种轻生死、重气节,不正是中国人的传统精神吗?

    年轻的时候,我不太理解太炎先生所走的路,现在慢慢懂了。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他倡导国粹、国学,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里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诠释,这不是为中华民族肉体的传承,而是为保住我们的精神命脉。

    解放周末:这正是今天我们仍然要研究和传承章太炎思想的原因。

    许嘉璐:思想这个词用得好。历史凡是行进到一个转型期,都需要领军人物,太炎先生就是那个转型期的思想领袖,他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非常大。“五四”运动以后那些比较活跃的人物,比如陈独秀、鲁迅兄弟、钱玄同等,很多是他的学生。

    这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是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人,很多人以为是孙中山提的,这是误解。太炎先生所做的,就是找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基因,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新路。

    传统文化隐伏在血脉中,丢是丢不了,我看是“瞌睡了”

    ■文化是分层级的,我把它分成三层。

    ■中华文化核心之核心是道德,即 “内心”生活。

    解放周末:各地学者汇聚章太炎的故里余杭,共同追忆一个已被凝练成传统文化符号的章太炎,是否正是因为我们走到今天不小心把传统文化给弄丢了?

   许嘉璐:传统文化隐伏在我们的血脉中,丢是丢不了,我看是“瞌睡了”。连拿破仑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当中国这头睡狮醒来的时候如何如何。

    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即是人化,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是民族认同的标记和符号,是民族的根和魂。

    强调文化基因,是因为不管它是标记还是符号、是根还是魂,这里头都蕴藏着我们文化的特质,而所谓特质就是独有的。

    中华文化五千年传承不断,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追溯起来,可以发现,真正陪伴我们至今的文化是在农耕时期形成的,那个阶段,人们对天地人的观察最为直接、最为细致。在此前的游牧时期,人们不断迁徙,父母与子女之间少有传承;在此后的工业时期,人们天没亮就出门,天黑才回家,生产技能和工具都是工厂里的,跟家庭的关系疏离了。只有在农耕社会,为了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聚居合力,家庭必须传承有序。在那个时期,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尊天、重地、敬人的文化,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质。

    解放周末:而今天人们提及传统文化,最直接联想到的往往是唐装、诵经这些符号式的解读。

    许嘉璐:唐装其实是清装,是“唐人”传统中距今最近而又适合现在穿的,穿唐装反映了一种审美取向,折射了对传统的思念和喜爱;诵经,是认识、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起始,主要的是领会之后的“行”和内化。

    要把握文化的特质,首先要将文化条理化。我曾经讲过,文化是分层级的,我把它分成这样三层:

    表层文化,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上所体现出的好恶、取舍,主要是围绕着衣食住行问题。有人说这是物质文化,我不采用,因为物质本身不是文化。

    中层文化,是指风俗礼仪、文学艺术、学术宗教、制度法律等。有些人称之为制度文化,我也没接受,因为制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说风俗是一种无言的制度,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那么文学、学术都与制度无关。

    底层文化,也是最核心的,是指人生观或者说价值观、道德观或者叫伦理观、世界观和审美观。有人称之为精神文化或者哲学文化,我也不赞成,因为这是西方的分法。

    所以我就用中性词表达:表层、中层、底层。

    解放周末:决定我们文化面貌的核心是底层文化。

    许嘉璐:没错,而中华文化核心之核心是道德,即“内心”生活。中华传统道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系统细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你刚才说到,传统文化是不是丢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我认为原因就是今天的道德观出了问题。

    老百姓才是最伟大的文化传承者

    ■人们慢慢明白了,光有钱只是富,富而不贵,有了文化才高贵。

    ■文化在街道上,文化在家庭中,文化在人心里。

    解放周末:传统文化的传承出了问题,这已是共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这几年来又像个热词,被过度使用。这种落差为什么会存在?

    许嘉璐:几年前,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召集我们这班学者为重新出版《章太炎全集》开会讨论时,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近代史上的先驱们关注很少,比较冷清。这两年,一些人开始对这种冷清进行反思,加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形成两头热、中间冷的情况。但是毕竟,两头热起来了。

    虽然当前我们的社会面临不少道德问题,有些行业得了“三浮病”,浮躁、浮夸、浮肿,还不断出现让我们揪心甚至愤怒的事情,但是无可争议的是,人们心中还是向往那种仁、义、礼、智、信的生活的。人们慢慢明白了,光有钱只是富,富而不贵,有了文化才高贵。

    解放周末:您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敏锐和极大的热忱,这与您接受的教育有关吗?

   许嘉璐:我4岁开始读《千家诗》,5岁上学,9岁读《古文观止》。那书要背诵啊,背不下来,轻则罚站,重则打板子。我到现在还能把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背下来。后来,我跟随陆宗达先生学习语言文字学,牢牢记住了他的老师黄侃先生讲的八个字“刻苦为人,殷勤传学”,把它当成我做人的原则和信念。

    解放周末:这原则和信念,让今天多了一位传统文化的思想者。

    许嘉璐:思想者不敢当,我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呐喊者,或者说,我是一个“Morning call”(编者注:叫醒服务)、一个唤醒者。

    我一直说,做学问的人、思考的人,不要把自己当成民众的老师,更不是导师。传统文化的许多光华就在民间。我举个例子,湖南发生过一起矿难事故,清理现场时发现了一顶安全帽,一位年轻的矿工在上面写了遗书,除了嘱咐妻子带好子女、孝敬父母,在帽子外沿最显眼的地方,写的是我欠张三多少钱、欠李四多少钱。

    解放周末:这封安全帽上的遗书,一笔一画书写的是传统中华美德。

    许嘉璐: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老百姓才是最伟大的文化传承者。

    中华文化在不断变化,变中有不变,变的是中层和表层,不变的是底层。我们的文化基因在底层,如何去唤醒?这是一个要放在国家命运的层面去思考的问题。我想,首先,不能离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能一群人关在一个屋子里拍脑袋凭空想出什么法子来,那是人造花,活不了,也不能掐来别的国家的花插到我们的土地上,它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萌生。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可能凭空新造,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转换、创新、淘汰。

    至于如何着手?得先搞清楚,到底文化在哪里?我说过三句话:文化在街道上,文化在家庭中,文化在人心里。所以,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主力在民间,政府的责任是引导和支持,学者的责任是思考和供给。学者要关心当下、关心世界、关心未来,向社会提供研究成果;教师的责任是普及,从幼儿园到博士生,都要普及;教育系统应该逐渐加大传统文化的比重,大学教授们也应该能用通俗的语言,给广大人民讲课。这需要慢慢来,慢慢培养。当前,这四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智慧的贡献

    ■“传”是横向地扩散,“承”是纵向地传下去,真正的传承不是靠书,而是靠人。

    ■ “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经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解放周末:您刚才说到,文化在人心里,而人心的建设往往是最困难的。

    许嘉璐:的确。我们讨论文化基因的唤醒,其实就是讲文化复兴和传承的问题,“传”是横向地扩散,“承”是纵向地传下去,我鼓励大家读原典,但真正的传承从根本上讲不是靠书,而是靠人。为什么我们讲文化的复兴和建设要比经济建设难得多?因为文化的复兴要靠人,而人的内心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恐怕得以百年计,这要靠父母、老师、社会,代代相传、世世构建,而毁掉它,有时只需一夜。

    解放周末: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传统文化是个包袱,不把它卸下来就很难走得远。

    许嘉璐:那是另一个问题了。这么讲,我看大概是中了某些国家的毒。

    解放周末:但也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不是包袱,还能为世界所用。您认同吗?

    许嘉璐:现在,整个世界在反思,很多人认为,如果再用西方那套理念去处理国际事务,战争很难停止,经济危机还会上演。这时候需要什么?东方的文化,特别是我国的文化。

    有一本书叫《中国问题》,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写的,它至今还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经典之作。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生活了11个月。回国之后,他写了这本书,他在书里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经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这是他在1922年说的,1922年我们是个什么情况?积贫积弱,军阀混战。而罗素以哲学家的犀利眼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出中国的前途。他预言几百年后,世界将“只剩下那些爱好和平的国家,尽管它们贫穷而又弱小。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而不是追求白种民族都迷恋的战争、掠夺和毁灭”。

    所以,我在第三届“尼山论坛”上正式提出了“构建人类共同的新伦理”。信仰可以不同,伦理大体相同,这个新伦理的根基,就是我们讲求和合的传统文化。

    解放周末:在科技领域,当今西方科技的最新成果也常常被发现与中国古老的哲学和理念暗合。

   许嘉璐:这正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贡献劳动力,快走到结尾了。第二个阶段是贡献知识,包括各种专利、技术创新。第三阶段是贡献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人类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他人、现实和未来、身和心这四大关系。这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是在未来中华文化基因能为世界做的最重要的贡献。

    90多年前,罗素说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人民”。今天呢?在讨论传统文化基因时,我们应该再想一想这个问题。

    记者手记

    专访结束,许嘉璐回到《章太炎全集》出版座谈会现场,继续聆听专家们的发言,并不时做着笔记。


    过了一会儿,他招手示意记者过去,递给记者一张字条,上书——章太炎:“饭可以不吃,学不可以不讲。”


    这是章太炎病逝前说的话。当时他已病重,但讲课仍未停止。有一天,他的夫人劝他:“你身体这么不舒服,连午饭都没有吃,还是缓一缓再讲课吧。”他用这句话作了回答。


    许嘉璐说:章先生这句话,和黄侃先生的那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我一生珍为座右铭。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鲜有人知,他还是一位站了半个多世纪讲台的大学老师。


    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以来,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老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55年间“有两次中断”,他向记者“坦白”:一次是“文革”期间,6年,还有一次是在国家语委任职时,因工作实在太忙,暂停了教书,一年后,舍不得,又教上了。


    而今,77岁的许嘉璐不仅带研究生,每周五下午还在北京师范大学给学生讲《论语》。


    面对学生,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两百人,他都会提高声调,全情投入,常常是,两三个小时讲下来,回到家就瘫倒了。


    他告诉记者,教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才是他最大的热爱。


    (实习生汪泳莲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8:46 , Processed in 0.0415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