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6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 陈剑:漫谈当今的古文字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陈教授,这些年来,我国古文字研究领域出了很多成果,这个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在哪里?

陈剑:古文字研究,这二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对战国古书简的研究。
我们知道,从古文字的研究历史来说,最早研究的古文字,其实就是战国文字。从汉代开始,学者研究的文字,像许慎《说文解字》里收的古文,属于六国古文,就是战国时代秦系文字以外东方六国所用的文字。当然,《说文》所收的古文也有部分是当时挖出的铜器上的文字,即鼎彝文字,所谓“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汉代人研究整理的古文主体,就是六国东方文字,甚至可以进一步指实了说,按照很多学者的看法,就是战国齐鲁地区的文字。汉代人也研究民间复出的战国古书,包括后来近代出土的几种竹书,也都是战国文字。
所以从研究古文字的历史来看,最早其实是战国文字。到宋代,金石学大兴,那时主要是研究铜器文字。到19世纪末,甲骨文被发现,甲骨金文的研究成为热点。
战国文字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度也很兴盛。因为当时已经积攒和新发现了不少零散的材料,主要是非古书类的,比如说玺印、货币、陶文、封泥。这些东西对研究当时六国文字字形,还有官制、地理等,很有用。但就文字的本身来说,它好多是不连成文的,不像一部书籍,是连成话的,所以那时的战国文字研究可以说另有特点,跟甲骨金文不一样。
1993年发现郭店简,1998年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简》。以后上博竹书、清华简又陆续公布,这之前当然也有零星的战国古书的发现,但往往大批的是遣册(下葬品的清单和卜筮祭祷简),还有法律文书,比如最多的就是包山简法律文书。尽管它同样也是成文的话,但与传世典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在这些东西发现之前,战国文字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极端了,他们讲古文字构形学,就是重点研究形体的变化,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形体变化上,对字义关注少一点。即使是关注了字义,可是考察字义的手段也跟研究古书很不一样,所以跟甲骨金文的研究相比,影响不如后来我们说的古书简那么大。
古书简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上推甲骨金文。
古书简有好多是可以跟传世的古书对的,这个字哪怕是一时字形不明,但它相当于古书中的某个字,这个是清楚的。就是靠这个,李学勤先生把它称为解读更早古文字的钥匙。通过这个上推更早的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解决了不少甲骨文金文当中的疑难问题。因为有了战国文字这个定点,这个文字大概什么读音,大概什么意义或者说中间出现些什么过渡形体,据此就可以上推甲骨金文,下连更晚的文字字形。所以说战国文字跟以前重点研究的那些零散战国文字材料不同,近二三十年来主要是热在竹简古书上头。等于是最近几十年来一直是个热点。
出土文献热,除了古文字学研究本身之外,还因为它吸引了别的学科的人,比如研究古代思想史的人,以前你面对战国零散的材料,大多是实用性质的遣册、法律文书等等,他们不感兴趣。但大量的古书简出来后,有好多是佚书,是儒家道家的没有传下来的,后人没看到过的。那么这些书对于理解当时思想史上的好多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主要就是在郭店简公布之后,大量的研究思想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学者加入进来了,后来还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人也加入进来了。上博简就有不少跟《诗经》有关的内容(孔子讲《诗经》的内容)以及不少文学性的作品。这些跟研究古代文学关系很密切。就古文字研究圈子来说,大量的人集中在战国简研究上头。当然研究甲骨的也还很多,金文相对冷清一点。
记者:我们的古文字研究确实一片兴旺,您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陈剑:我谈谈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对古文字各个领域各个时代一定要注意贯通,打通。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术发展的特点总是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个人精力有限,不能很多东西都兼顾。个人做的事越来越专,研究对象越来越窄而深,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强调,哪怕是你只做一个时代一个领域的研究,但对别的时代,别的领域也不能不关注
从古文字形体演变的研究来说,从商代殷墟甲骨文到汉代小篆、古隶,这个演变过程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各个阶段的古文材料要熟悉,起码都能利用、掌握。现在的情况是,个人往往都只能守住一摊,做甲骨文的专门做甲骨文,做战国简的专门做战国简,做金文的专门做金文。除了基本的古文字材料解读之外,各自领域有一套知识背景和知识体系,比如说你要做金文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器形的演变发展,这一系列的知识你自然要掌握;但还有另外一套知识,好多是跟西周春秋史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花很多精力关注到史学。甲骨学本身的知识与分类断代,材料的分类整理,都是不同的知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就只能够个人守住这一摊。
近年战国竹书热,这也可以分两个方面说,一方面战国竹书材料大量公布,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取得了很大成就,投入这项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满,感到大家都奔这个热点去,材料出来一拥而上,旧的材料没人管了,原来从事甲骨金文研究的也都吸引到这边来,甲骨金文受冷落了。当然这样说也有道理,但也不能够反过来强调我就只做甲骨,其他不管。现在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做甲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果这些年轻学者对其他方面关注多一些,会比那些只知道守住甲骨文,别的我就不看的年轻学者要强。学术研究总是知道得越多越好,我们应该守住自己研究的一块基本的东西,然后再去扩张了解其他的相关领域的东西。

另外还想谈一点,就是我感到现在研究中国文化,不管是做什么,史学也好,思想史也好,语言文字也好,还是要重视读古书的功夫
我们研究三代以上历史的最重要的凭据,最基本的背景都是古书、传世古书的记载。在这一方面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学者要提高对古书的熟悉度,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现在在古文字研究和出土文献整理方面出问题的,往往就是对古书重视不够。能够取得比较大的成绩的,通常也是对古书很熟悉的或者说比较重视的人。为什么战国古书研究这么热闹?因为很多人都来讲,但有的是乱讲,他觉得他读得很通了,其实根本是没有读通。就我们学生的培养来说,很多学生一上来学古文字,直接从战国简入手,硕士博士都做这个,以后就一直研究这个,别的古文字,例如,甲骨金文,他就没有掌握下来,古书也读得不够。如果只是这样单一的培养,他在求学阶段没有把文字材料大部分掌握,以后自己也不注意的话,他的学术视野很狭窄,以后的发展也很有限。虽然现在古文字研究很热,成果也很多,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隐忧。只有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古文字研究才有发展后劲,研究质量才有保证。

(本文原载第1609号《语言文字周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1:32 , Processed in 0.0852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