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5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 张舜徽:自学成才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7:1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舜徽:自学可以成才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日在黄石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全市青年干部及社会青年大会上演讲)

  从清代光绪末年设立京师大学堂之日起,我国才出现大学,到现在还纸有八十多年的时间。而中华民族已有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其间涌现出不少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有些还成了今天全世界的文化名人,他们何尝住过什么大学。近几十年来,各省都纷纷设立了大学,从全国范围来看,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是事实证明,学校可以造就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所以在自然科学方面和社会科学方面,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役有上过大学,而是由努力自学取得成功的。考之于古、证之于今,自学可以成才,可以深信无疑了。我们的国家面积大、人口多,想争取大多数人能上大学,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国家为了广开才路,近年积极鼓励自学,并且及时甄别考试,量才录用。青年人纸要在自学方面取得了成绩,不怕没有前途,水到渠成,自有出头之日。但是千千万万的人都在自学,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种差别,全决定于自己。自己既下定决心,走自学成才的路,便要具备一苦、二勤、三多、四不、五有的精神,努力不懈地干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所谓一苦,便是苦学。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都是勤学苦练而成的。例如球术、武功、杂技、唱歌、演戏、写字、作画,乃至百工技艺,哪一门不靠苦练呢?自学更是如此。研究自然科学,必有一定的科技设备和实习场所,自学比较有一定困难。至于研究社会科学,一方面凭藉大量白纸黑字的图书,另一方面注意社会事物的调查研究,有了这二者,便可进行自学。根据初步了解,近年努力自学的青年,从事于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文学、历史的研究工作的比较多,这是很自然的。谈到自学中国文史,更非苦练不可。看、读、写、作四者,必须日有定程,锲而不捨。看书、读文、写字、习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如果开始下决心把基本功练好,对自学成才,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所谓二勤,一是勤于求教,二是勤跑图书馆。自学贵在虚心,不知则问,谦谨求教,切不可以问人为耻。一个人的知识有限,如果勤于求教,便可取得更多的知识;即使是比自己年龄小、职位低的人,由于你虚心好问,也会主动地帮助你,解答你所不知的东西。古人所称“好问则裕”、“不耻下问”,便是这个意思。假若你年纪大了,便不屑问人,人家也不便指出你的无知而主动告诉你,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宜趁青年时期,多问人,多求教。至于书籍,私人储备不多,全靠从图书馆或单位资料室借阅。公家收藏的书多,如果遇着研究一个问题必须参考资料时,纸有勤跑图书馆,才能解决问题。凡是看一遍便丢下的书,私人可以少买。青年人要注意购取的便是字典、辞典、索引、年表之类的工具书,这些都是你的老师。遇有疑难,可直接问它,马上能得到答案,对于你阅读群书,提供了很大方便。

  所谓三多,便是多练基本功,多读有用书,多接近通人。基本功练不好,在许多方面是会吃亏的。例如学文史的,本国字都写不好,笔画错乱潦草,使人看了难于辨认,比读甲骨文还难;文笔也不通顺,偶和社会上有学问的长者通信,十句话便有两三句不通,几十个字中间,便有不少别字。社会上把你的文化水平看得一清二楚,便直接影响你的前程,这关系还不大吗?书籍虽多,但要分清有用与无用。在人人必读的书中有些可以发越志气、增长知识的,便是有用,那些包含消极因素很多,可使人颓废堕落的,便是无用。所以必须有别择去取的能力,才不致枉费时间和精力。至于接近通人,这是自学已经取得初步成绩以后的事,更要谦虚谨慎,以前辈长者之礼尊敬他,而自处于后学晚辈的地位。在你已有的基础上,如果能得到名家指点,自然事半功倍。

  所谓四不,即不晏起,不近烟酒,不滥费时间,不看无益之书。俗话说:“早起三朝当一工”,是很有道理的。由于清晨寂静,空气新鲜,头脑清爽,宜于伏案自学,积累三个早晨的功力,便可抵当一天的工作量。如果夜眠很晚,太早便起不来,不如养成早睡的习惯,把深夜的工夫移到清晨去,这是很合算的。有志读书,先必强身。有了好的身体精神,才能耐苦持久。烟酒是损害健康最厉害的东西,青年人如果早已沾染了这一恶习的,宜下决心戒绝。没有这一嗜好的,不要随便沾染。平日自学抓得很紧,便没有时间去閒谈、閒逛,并宜减少无谓应酬和酒食征逐,以免滥费光阴,使能集中时间精力,专心自学。平日对于思想不健康的小说以及充满消极情绪的诗词,少看少读,有些可以完全拒绝,以免无益之妨害有益。

  所谓五有,即有恒心,有毅力,有耐性,有信念,有傻气。有恒心才能工作持久,有毅力才能勇往直前,有耐性才能不避烦劳,有信念才能坚定不移,有傻气才能攻难取胜。这五者又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假若在自学过程中,一暴十寒,这是由于没有恒心;遇难思退,这是由于没有毅力;见易欲徒,这是由于没有耐性;常恐无成,这是由于没有信念;不敢攻坚,这是由于没有傻气。傻气便是愚公移山精神,在五者中尤为重要。明知那一工作不容易做,但认识到做了以后,一定可以取得较大的成果,便断然为之而不疑,不计成败,勇往直前,这便是傻气。有了这种精神,无论是读大部头书,研究精深问题,都能举重若轻,容易取得成果。至于恒心、毅力、耐性、信念四者,是做任何工作所不可缺少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准备。用之于自学,尤为切要。

以上所谈,仅仅是我平生努力自学的点滴经验,简略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在今天参加大会听讲的五六百个青年中,不可能没有豪杰英奇之士,纸是尚未成熟设有被发现罢了。古人常称“后生可畏”,便是指出青年人的前途不可估量,值得人们敬畏。青年人的成长壮大,全靠努力学习,以充实自己的才智。远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要求从孟轲受业,孟子回答道:“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这几句话,一直到现在,对有志自学的青年,还有实际指导意义。大抵学问之事,全靠自己钻研,不要着急没有老师指导。纸要刻苦用功,便可从书中找出许多方法来指导你的学习,这就是最好的老师。所谓“愈读愈有门径”,却不是一句空话。古往今来自学成才的著名人物,都是你们学习的好榜样,也就是好老师。应该坚定“有为者亦若是”的信心,努力追赶他们并超过他们,这才算是有志气。明清之际有位学者叫夏完淳,年龄很小,成就很大,死时还纸十七岁。留下许多篇章,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史实,至今学术界还肯定他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三国时期魏人王弼,研究《周易》、《老子》、《庄子》之学,至为精湛,死时还纸二十四岁。所著《周易注》、《老子注》,至今保存完好,仍为学术界所重视。凡是读了他的著作的人,莫不叹其精博,大家称颂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清初康熙年问的纳兰性德,文学修养极高,尤善填词,所谓《纳兰词》,流布远近,脍炙人口,莫不称他为大文学家,死时才三十一岁。从这些事实,可知“学不论年”的观点,得到了确切证明。一个人学业的成就,不是决定于年龄的大小。有些人天资较高,年轻早熟;有些人不自振奋,到老无成。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有志自学的青年,既不可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用一苦、二勤、三多、四不、五有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搞它三五年,自可至于小成。不论参加自学考试录取与否,继续努力,可望大成。我谨祝愿大家在自学道路上胜利前进,取得成功!

附:自学成才论

张舜徽

  (上)

  自古有国家者,创制立法,多为中人而设。《记》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又曰:“夫礼,所以制中也。”古人所谓礼,自指一切制度仪文而言。定礼之初,不使太过,不使不及,大抵悉就中人所能共知共行者立为法度,高才者俯以就之,低能者仰以求之,而无“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之患。盖人群中以中资之人为最多,故创制立法,悉必以中人所能行者为淮也。万事皆然,而培育、选拔人才之法,亦莫能外焉。

  自隋唐以至清末,行科举之制达一千三百馀年之久,而事实昭示于世:科举可以选拔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科举。以高才异能,不屑就范,而所遗者犹多也。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迄于今将百年矣,而事实昭示于世: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以出类拔萃之士,不必皆肄业于学校,而奋起自学以成其才者济济也。旷观中外历史,不少杰出人物,如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层出不已,多由刻苦自学取得成功,不为当时制度所束缚,而超然拔出于藩篱之外。

  自来豪杰之士,固未有为当时制度所困者,此其所以可贵也。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此是何等气象!读之令人神往。今夫有志之士,若能奋发于学校之外,黾勉自学,锲而不舍,以卒底于大成,而嘐刀然曰:“待学校而后兴者,凡民也;豪杰之士,虽无学校犹兴。”岂非廓然开朗、有志有为之伟丈夫哉!

  (下)

  士之立志奋厉自学,欲有所成者,非特不可高视阔步、睥睨一世也,而必小心谨慎,卑以自牧,埋头刻苦以求之也。荀卿有言:“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岂不信然!

  自来魁奇之士,鲜不为造物所厄。值其尚未得志之时,身处逆境,不为之动,且能顺应而忍受之。志不挫则气不馁,志与气足以御困而致亨,此大人之事也。盖天之于人,凡所以屈抑而挫折之者,将有所成,非有所忌也。其或感奋而兴,或忧伤以死,则视所禀之坚脆,能受此屈抑挫折与否耳。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今豪杰之士,诵斯言以自奋厉,克底于成者,何可胜数!其具体国经野之才,济世安民之略,如历代大政治家之所为,姑置勿言;言其刻苦治学,卒成一代儒宗者,若明代大思想家王根,一灶丁耳,处境贫困,而志学益坚,自强不息,后竟成为明代理学家开宗立派之人物。清初婺源汪绂,自力于学,家贫无以自活,乃之江西景德镇,为烧窑者佣工,以画碗自给。旦夕作苦,不废读书。后竟著书数十种,教书数十年,成为远近仰慕之大师。乾隆中,江都汪中,幼苦孤贫,随母行乞于外,稍长,入书肆为学徒,因乘暇取店中书读之,因得博览群书,学识渊广,终成为当时第一流通儒,为世所尊。

  若斯数家,特立拔起,可谓豪杰之士矣。近世列邦人才辈出,其出身工农,不经师授,而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者,尤不可胜数。有为者,亦若是。士患无弘远之志,不能耐苦耳。苟有志于斯矣,而能济之以毅力、恒心,积微末以至高大,何往而不可以自成其才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6:34 , Processed in 0.0974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