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9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 钱钟书《谈艺录》“引言”、“序”、“小序”注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3:5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引言
1.不堪思適
『齊書·邢邵傳』“有書甚多,而不甚綢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
顧廣圻『思適齋圖自記』“史稱子才不勝校讎,子才誠不校乎哉?則烏由思其誤,又烏由而有所適也?故子才之不校乃思其不校之誤,使人思誤於校者,使人不能思去誤於校者,而存不校之誤於是,日思之,與天下後世樂思者共思之,此不校校之所以有取於子才也。”
陳寅恪致傅斯年信“‘求之與抑與之與’,縱有誤讀,亦有邢子才誤書思之,亦是一適之妙也。”
艾珺『誤書細勘原無誤,不校校書比校勤——讀清顧廣圻藏書銘印‘時思誤書,亦是一適’』,『文化學刊』2011年第1期)
2.詞氣通侻
(唐異明『論“通侻”——建安朝代的思想解放與文學革新』,『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第1期)
3.卬須我友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卬须我友。
(董志翹老師言:‘卬’即‘俺’的古音記法,‘須’通‘胥’,等待,‘太后盛氣而胥之’)
二、
4.人事叢脞
《书·益稷》:“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孔传:“叢脞,細碎無大略。”
5.海水羣飛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羣飛。”李善注:“海水,喻萬民;羣飛,言亂。”
6.淞濱魚爛
1938年發生淞滬會戰。《公羊傳·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7.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與陳伯之書』“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危幕之上。”
《南柯夢》記有槐安國蟻民,喻國弱民微,比喻弱國微民。元好問《眼中》詩:“枯槐聚蟻無多地,秋水鳴蛙自一天。”
8.避地無之
謂遷地以避災禍。《汉书·叙传上》:“始皇之末,班壹避墬於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羣。”颜师古注:“墬,古地字。”
9.雖欲出門向西笑而不敢也
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10.以匡鼎之說詩解頤,為趙岐之亂思系志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
趙歧《孟子題辭》:“聊欲系志於翰墨,得以亂思遺老也”,焦氏《正義》:“音義云:張云:亂,治也,思,去聲,按思謂憂思也,著書明道,則可治其憂思”。
11.掎摭利病
指品評好壞。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詆呵文章,掎摭利病。”
12.茍六義之未亡,或六丁所勿取
《後漢書•梁節王暢傳》:“從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 李賢注:“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甲寅旬中,則丁巳為神之類也。役使之法,先齋戒,然後其神至,可使致遠方物及知吉凶也。”《庾開府集箋注》雲:陶弘景作書洩露天機,上帝命六丁攝取,封藏天上。韓愈《調張籍》詩雲:“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私以為此處當理解作:如果我的書也闡發了“六義”,而且沒有被“六丁”取走的話。
13.以待貞元
《文公易說》卷七:“先生(按指朱熹)曰:‘元亨利貞。元是萌芽初時,亨是長枝葉的,利是成遂時,貞是結實歸宿處。下梢若無這歸宿處,便也無這元了。惟有這歸宿處,元又從此起。元了又貞,貞了又元,萬古只如此迴圈無窮……’”貞元即貞下起元。
貞下起元是宋明理學中的常見說法,黃氏『明儒學案』亦用此說。
14.捫舌猶存
《詩•大雅•抑》:“莫捫朕舌。” 劉向《說苑·敬慎》載:“韓平子問于叔向曰:“剛與柔孰堅?”對曰:“臣年八十矣,齒再墮而舌尚存,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觀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剛強者死之徒也。’”《劉西陂集》有詩《暮春遣小價還家二首》云:”休言身易老,但指舌猶存。”
15.『西方要紀』『二西詩』
引“二西詩”如下:
   三危舊是中原地 分比苗民尚有存 其在五燈亦無賴偏於諸部獨稱尊
   誨淫定足招天譴 闡化空教種禍根 安得掃除群孽淨不叫西土惑遊魂 右烏斯藏

   五洲海外無稽語 奇跡今為上國收 別抱心情圖狡逞妄將教術釀橫流
   天官浪詡龐熊曆 地險深貽閩粵憂 夙有哲人陳曲突諸公幸早杜陰謀 右歐羅巴
16.旁行以觀
鄭康成《詩譜序》云:“欲知源流清濁之所處,則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風化芳臭氣澤之所及,則旁行以觀之。”
17.東海西海,此心攸同
《陸象山集》曰:“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18.雖宣尼書不過拔提河,每同《七音略序》所慨
宣尼,漢平帝元始元年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後因稱孔子為宣尼。拔提河,金沙池也。《文選·頭陀寺碑文》云:“然後拂衣雙樹,脫屣金沙”,金沙即拔提河也,《涅磐經》亦有記。宋圜悟克勤《碧岩錄》第九十二則云:“世尊未拈花已前,早有這個消息,始從鹿野苑,終至拔提河,幾曾用著金剛王寶劍。”鄭樵《通志·七音序》云:“今宣尼之書自中國而東則朝鮮,西則涼夏,南則交阯,北則朔易,皆吾故封也。故封之外,其書不通,何瞿曇之書能入諸夏,而宣尼之書不能至跋提河,聲音之道有障閡耳,此後學之罪也。”又曰:“臣初得《七音韻鑒》,一唱而三歎!胡僧有此妙義,而儒者未之聞……七音之韻起自西域,流入中夏。”
19.而西來意即名“東土法”,堪譬《借根方説》之言
《景德傳燈錄》云:“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東土不曾逢。”又“問,如何是和尚西來意?師曰我不曾到西天。曰,如何是學人西來意,師曰汝在東土多少時。”《元曲選》有雲:“身雖在東土,居心自解西來意。”《雜劇三集》云:“參透了聲音妙理,打和就禪家密諦,須知道東土書早就是了西來意。”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一》:“(張司丞來儀﹞《送僧還日本》云:‘杖錫去隨緣,鄉山在日邊。遍參東土法,頓悟上乘禪。’”“借根方說”出自《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三》疇人一:“明代算家,不解立天元術,瑴成謂立天元一即西法之借根方,其說曰;“嘗讀授時曆草求弦矢之法,先立天元一為矢,而元學士李冶所著測圜海鏡,亦用天元一立算。傳寫魯魚,算式訛舛,殊不易讀。明唐荊川、顧箬溪兩公互相推重,自謂得此中三昧。荊川之說曰:‘藝士著書,往往以秘其機為奇,所謂天元一雲爾,如積求之雲爾,漫不省其為何語。’而箬溪則言:‘細考測圜海鏡,如求城徑,即以二百四十為天元,半徑即以一百二十為天元,即知其數,何用算為?似不必立可也。’二公之言如此,余于顧說頗不謂然,而無以解也。後供奉內廷,蒙聖祖仁皇帝授以借根之法,且諭曰:‘西人名此書為阿爾熱八達,譯言東來法也。’敬受而讀之,其法神妙,誠演算法之指南,而竊疑天元一之術頗與相似。複取授時曆草觀之,乃煥然冰釋,殆名異而實同,非徒似之而已。”
20. 蕭志離亂
蕭世怡撰《淮海亂離志》四卷,敘梁末侯景之亂。
21. 祖構有據
《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長卿之儔過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虛張異類,託有於無,祖構之士雷同景附,流宕忘反,非一時也。”呂向注:“祖,法也;構,合也。言後世士人法學相如以合其文章者,如雷聲發而眾蟄同啟。” 清王士禛等《師友詩傳錄》:“祖搆之士,雷同附和,罔知所終。”
22.皆指鐀貧之囷,不索借書之瓻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周瑜爲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喻慷慨資助。
《集韻》“瓻”字注雲:“古以借書,借書饋酒一瓻,還書亦饋酒一瓻”。瓻,盛酒四升,酒器也。是以瓻盛酒送藏書家,冀其樂於借也。
23.中元日
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三、 小序
24.滬瀆
上海市的簡稱,境內的吳松江下流古稱"滬瀆"而得名。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
25.意園神樓
???
26. 我生無根蒂,配爾亦茫茫
四松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會看根不拔,莫計枝凋傷。
幽色幸秀髮,疏柯亦昂藏。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終然掁撥損,得愧千葉黃?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覽物歎衰謝,及茲慰淒涼。
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足為送老資,聊待偃蓋張。我生無根蒂,配爾亦茫茫。
有情且賦詩,事蹟可兩忘。勿矜千載後,慘澹蟠穹蒼!
27.逕攘徐禎卿之書名
徐禎卿(1479--1511)明文學家。字昌穀,一字昌國,吳縣(今屬江蘇)人。弘治進士,官國子監博士。少與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齊名,稱吳中四子。後與李夢陽等並稱前七子。論詩主情致,與後來王士禛所宣導之神韻說有相通之處。其詩風格清朗,也有指陳時事,隱寓諷刺之作。所著有《迪功集》、《談藝錄》等。
28. 亦以見化鶴空歸,瞻烏爰止,蘭真無土,桂不留人
“化鶴空歸”:
“瞻烏爰止”:《詩.小雅.正月》:"哀我人斯於何從祿?瞻烏爰止於誰之屋?"毛傳:"富人之屋烏所集也。"鄭玄箋:"視烏集於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當求明君而歸之。"後以比喻亂世無所歸依之民。
“蘭真無土”:鄭思肖,字憶翁,福建連江人。曾乙太學生應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宋亡,隱居平江(今蘇州),坐臥必向南,以示不忘宋室,因之亦號所南。寄身緇黃,自稱三外野人,擅寫墨蘭,與趙孟堅並稱,有論者謂:趙氏得蘭之姿,而鄭得蘭之質。據都穆《寓言編》載,鄭思肖所寫墨蘭疏花簡葉,根不著土。人問其故,答曰:“土為蕃人奪去,忍著耶?”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墨蘭圖》,為鄭氏現今存世的惟一作品,該圖畫面清簡至極,僅幾片疏葉,兩朵花蕊,不著地,不見根,然卻兼具剛柔相濟之質,而無根的本身更是表達出畫家對異族入主的滿腹悲憤,和對前朝故國的一腔情思。
“桂不留人”:反用庾信《枯樹賦》中的“小山則叢桂留人”。《談藝錄》小引篇末雲,“知者識言外有哀江南在,而非自比‘昭代嬋娟子’也”,所謂“言外有哀江南在”,當是指《談藝錄》這部詩學著述中蘊含著庾信《哀江南賦》的悲慨之意,這與《談藝錄》序起首所謂“《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是一個意思。
29. “昭代嬋娟子”
出自王漁洋《題迪功集》首聯,其詩前四句雲,“昭代嬋娟子,徐卿雅好文。稱詩如典午,談藝似參軍”。徐禎卿沉淪下僚,曾任迪功郎,故以名其集。徐著有《談藝錄》。錢鐘書以自作與徐同名,自謙不敢自比徐禎卿。“昭代”,翁方綱《石洲詩話》雲“漁洋有《題徐迪功集》詩,其首句今刊本雲:‘昭代嬋娟子’。昔在館下校其集至此,紀曉嵐雲:‘‘昭’字應是‘往’字之誤。’予無以應之。其後予視學山東,得見漁洋此詩手草,首句雲‘絕代嬋娟子’,乃豁然明白。蓋因其紙昏,左‘糸’旁僅有一二橫,觀者誤以為‘日’旁,右‘色’下半不明白,誤以為‘召’字,遂誤刊作‘昭代’。所關匪淺,亟致書曉嵐俾改正之。附記於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6:38 , Processed in 0.0907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