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悅樂:黄式三黄以周合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2:3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要地位,儒学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不管后人作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黄以周100余万字的《礼书通故》,是记述“礼”最完备、且独具见解的著作。仅此一端,就可见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我们也足以说,论学未可小舟山。

黄以周逝世于1899年。在波厄云谲的历史长河中,以《礼书通故》为代表的定海黄氏学术几近湮没。但认识中国文化,定海黄氏学术是绕不过去的河。

在中国近代,定海紫微庄诞生过父子两位学术名家。父亲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宗族子弟都称他为明经公,光绪十六年(1890)被敕封为征士郎、内阁中书。他的儿子黄以周(1828—1899),字元同,号儆季,曾担任江阴南菁书院院长十五年,钦赐内阁中书衔,在晚清与俞樾、孙诒让并称为“浙江三先生”。父子俩著作等身,现在藏于国家图书馆、天一阁藏书楼等的刊印本和手稿尚有38种,500余万字。这些著作在经学、史学和子学领域皆有创造性成果,其中经学中的礼学,集两千年来礼学研究之大成,尤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如章太炎、梁启超等所推崇与钦佩。《清史稿》称赞他们“博综群经”,“博文约礼,实事求是,道高而不立门户”。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的学术史。我们可以说,在近代灿烂的学术谱系中,有一页属于定海黄氏。

黄氏学术以经学为主。关于《周易》有 《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十翼后录》;《尚书》有《尚书启蒙》、《尚书讲义》;《春秋》有《春秋释》;“三礼”有 《礼说》、《礼书通故》、《礼说略》、《五礼异义》;《论语》有《论语后案》。其他《经说》、《群经说》、《经训比义》、《经说略》都阐述经学思想。另外,黄氏在史学、子学领域也成就卓然,有 《史说》、《读通考》、《史说略》、《周季编略》、《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和《读子集》、《子叙》、《军礼司马法考征》、《子思子辑解》、《晏子春秋校勘记》等著作。

这些著作中,《论语后案》和《礼书通故》的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后案》是一部关于《论语》的注释研究著作。《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时人的言行,后人把它当作研究孔子的人生论和社会政治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孔子被奉为圣人,孔子思想开辟了中国文化的长江黄河,因此历代对《论语》的注释如星汉灿烂。其中何晏的《论语集解》为汉学的代表作,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宋学的代表作,这两部注本最有价值。黄式三撰写的《论语后案》,先具录《集解》、《集注》,再加入自己引用了明清学人研究成果的《后案》,近乎梳理了《论语》学史。他自谓42岁初成时,放驰的心始有了安顿处。读者则依据这部书,可以比较全面地领会各家各派的观点和倾向。因此,晚清以言辞过苛著称的李慈铭也评价其“不专主汉宋,而悉心考据,务求至当。其诠释义理,亦深切著明,绝去空疏诘曲之谈”(《越缦堂读书记》)。鲁迅先生的老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泰斗的章太炎也说:“黄式三为《论语后案》,时有善言,异于先师,信美而不离其枢者也。”(《清儒》)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冯契教授主编《哲学大辞典》,在“论语”条目下也列其为八种重要的注释著作之一。

《礼书通故》是黄以周的代表作。他从三十二岁至六十一岁,尽三十年的精力才完成。全书四十九目,一百卷,洋洋100余万字,对中国古代的礼制、学制、封国、职官、田赋等问题条分缕析,详加考稽,总结了两千年来的礼学研究成果。那个时代,“礼”的问题包括政治体制、法律规程和伦理风俗等领域,是封建殿堂的构架、砖瓦和外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为定海黄氏赢得了不朽的学术地位。晚清公认的国学大师俞樾在《礼书通故序》中记道:“惟礼家聚讼,自古难之。君为此书,不墨守一家之学,综贯群经,博采众论,实事求是,惟善是从。……其宏纲巨目,凡四十有九,洵足究天人之奥,通古今之宜。”以“新民说”名满天下的梁启超,撰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也说到:《礼书通故》“这部书可谓为集清代礼学之大成”。

在黄氏父子的著作中,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贯穿始终。中国的传统学术发展到清代,经过了汉学和宋学两个时代。汉学重视训诂工作,解释字词的原本音义;宋学重视理旨,发挥经典中的社会意义。黄氏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出发,不迷信传统和权威,对于汉学、宋学中的观点择善而从。因此黄氏的工作,一方面是对两千年学术的总结,呈现经学这一主流思想的恢宏和系统;另一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政治关怀。黄氏与凌廷堪、阮元等一起,倡导以“礼学”代“理学”,强调“礼”在实践之中,制度建设是首要之义,旨在继承宋学关怀社会的精神又补救其空疏之弊。他们纵然没有成为时代政治的先导,但维设和改良社会制度的襟怀当令人敬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要地位,儒学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不管后人作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黄以周100余万字的 《礼书通故》,是记述“礼”最完备、且独具见解的著作。仅此一端,就可见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黄氏学术以家学相传为主。黄式三的曾祖父黄士立号“学礼公”,祖父黄必悌为庠生,父亲黄兴梧“以《易》《诗》著名庠序”(《先考明经公言行略》),到年老的时候还喜欢读 《孟子》。紫微黄氏家族具有世代习经的传统。

黄式三在八岁时进入家塾读书,父亲为启蒙老师。黄式三《族谱叙》记:“式三束发受书,夙闻家学。”黄以周《先考明经公言行略》也记:“茂才公式三父兴梧尝笃爱之,教读诸经,期成远大器。”定海地处偏僻,文教并不发达,黄式三虽然十一岁时曾拜定海杨际和、杨思绳为师,学习写应试文字,但经学基础承自于家学。

黄以周也少承家学,他七岁开始随父读《礼》,奠定了一生的学问基础和志向。十九岁开始编著《十翼后录》,又早晚向父亲请教疑难问题。从留存的著述情况看,也明显可见是子承父学,一脉相传。

经过黄以周的发扬广大,定海黄氏学术发展到了高峰。他任职浙江书局时,与国学大师俞樾相交,俞樾以同道相待,“优礼答之,不敢以师自居也”(唐文治 《黄元同先生学案》)。虽然黄氏学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但黄以周以教育的手段来推广学术,其学术思想仍对中国近代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在江阴南菁书院的讲学生涯,使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名字。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244450/discussion/5990582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8:27 , Processed in 0.0453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