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 马丽:追忆恩师吴金华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20:13: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右一为本文作者马丽


2013年6月2日上午,忽闻噩耗,恩师吴金华先生已于凌晨零点50分驾鹤西去。时值初夏而骤凉,风起鸣悲室内犹传诫予语,先生谆谆教诲,音容宛在,不觉间已泪流满面。最近一次与先生频繁通信,是请先生为我的第一本专著作序。先生一生勤垦于书卷,笔耕不辍却严谨为文,虽已功成名就却事必躬亲,终年奔波劳碌,时恰逢师母抱恙需先生照顾。此事终因出版社催稿急切,未能等到先生成文。原想日久岁深,我还会有第二本、第三本书来请先生作序,却没料造化弄人,先生溘然长逝,此生再等不到先生的序言。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那一年先生招收了四名博士生,我的成绩并不佳,蒙先生不弃,得以受教于门下。入学后不久,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我修改出了一篇小文章,请先生帮忙指点。先生第二天就给了我反馈,不仅对篇章结构提出了修改意见,还对标点、字句逐一修改,并且提供我一些相关语料以充实文章的内容。我第一次求教便领略到先生治学之严谨,实足传统语言学家的风貌。后来文章得以在《光明日报》发表,我喜不自胜,即刻将消息告知先生,先生竟也高兴不已。

第一次与先生合作写文章,正好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那时学校已经停课,与先生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先生一边将他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发给我,一边点拨我在新时期应该用新方法做研究。在一封2003年5月18日的电子邮件中,先生说:

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现代的成果(如蒋礼鸿先生《通释》、《太平天国词语汇释》类,章太炎《新方言》、《宁波方言词典类》,这两类著述很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拓展,把研究推向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新阶段,是网络化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

防“非”期间,赶写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应当是很有意义的,愿与诸生共勉。

先生师承著名语言学家乾嘉学派传人徐复老,学术生涯中,在秉承传统语言学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注重历时和共时结合的研究方法。先生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提醒我们学生的。邮件最后与学生共勉的句子,我看到的是先生以身作则珍惜时间,同时也谆谆教导学生不要荒废学业。在徐复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先生赞扬徐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科研知识,更多的是科学的理念和科研的方法”,其实先生自己何尝不也是如此?

后来在博士论文修改出版时,曾将稿件寄与先生以求指导。先生不仅给予了诸多意见,还发动他的学生们给我做校对,帮我减少书中的技术性错误。2010年5月28日,先生转发了一封他给他在读博士生的电子邮件,提及合作的那篇文章:

我看到马丽在完成了这些的同时,又发表了“理论性”(包括西方理论和中国现代的理论)的论文,才把自己积累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跟她合作发表了一篇文章。如果马丽不表现出“前沿性”的理论水平,不表现出出色的“原创性的能力”,我绝不会花时间把自己的资料整理出来跟她合作——因为任何人也没有必要为“外行人”、“门外汉”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先生不以我为愚钝,在同门面前不吝褒奖,鼓励我在学术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先生的离去,使我再也没有机会聆听先生的教诲。

先生治学严谨成就卓越,其人却也绝非一般人想象中的威严、乏味。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2002年3月博士研究生面试。当时的我很紧张,是先生以慈祥和蔼的面容和平易近人的话语让我平静下来。入学之后,发现先生一贯的形象就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上课的时候,先生总是神采奕奕,笑眯眯的眼中所透智慧之光,涵盖了所有与我们讲解的传统语言学要义。

在同门中,我大概是唯一一个让先生上医院看望的学生。2003年9月,我因胆囊炎发作住院,先生得知消息后,与师母来医院看望,还特意给我带了面条,说面条易于消化,利于身体恢复。不过奇怪的是,每次都是师母一个人进病房,先生则在楼外守候,当时想着大概是先生觉得不太方便进女病房吧。后来从师母处得知,先生在1990年因为腮腺混合瘤做过一次大手术,自此之后特别害怕医生,轻易不上医院。这是先生对我的爱重,我当之有愧,万分动容。

先生对烟的喜好,不亚于对《三国志》的热爱。每次去先生家,先生总是烟不离手,腾云驾雾,好不自在。后来因为健康原因,先生不得不戒烟,但也会偷偷吸烟,为此他还专门发邮件以己为鉴劝诫我们:

某种不良习惯,是早年形成的,就象我现在有时还偷偷吸烟一样,那是1964年“社教”至1966年“文革”期间沾染上的恶习,尽管明知“这种行为既损害自己的健康,又污染环境,于人于己皆不利”,但就是改不了。但愿年轻人永远不要沾染上类似的恶习而屡教不改。(2009年9月11日的电子邮件)

重温先生的邮件,眼前不禁浮现出吞云吐雾、逍遥快活的先生形象。后来师母被查出肺部不适,先生懊悔不已,觉得师母的病是因为自己抽烟太多所致。自此之后,先生彻底戒烟。

毕业之后,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先生联系。每次给先生送节日祝福,先生都会回复,有时是对某个学术问题的思考,有时是他新近写的诗,有时是生活中的趣事。有一次是一篇散文《让我忘却吧,Gosh》。先生有一只爱犬Gosh,在先生心里,Gosh不仅仅是心爱的宠物,还是朋友,陪先生一同看书、锻炼身体。Gosh不幸遭遇车祸,这让先生悲痛不已,书下此文称为了忘却。如今,先生走了,邮箱里存有70多封先生写的邮件,这个数字再也不会增加了。

先生的新浪博客最后写于2013年5月11日,里面都是先生关于《三国志》的真知灼见,再没有机会更新了。

是先生将我带入一个可以为之努力奋斗一生的事业。成为先生的学生,在学术上得到先生的指导,在生活中得到先生的关心,是我之幸。但寸草春晖,黄雀衔环,先生走得如此突然,我竟无处可答。

2013年6月4日上午,先生出殡。宝山殡仪馆的告别大厅,花圈、花篮排满了大厅内外,大厅正中间的墙壁上挂着先生的照片。先生躺卧在鲜花丛中,面容安详宁静。我无法相信,这就是我与先生的最后一面,眼中的先生只是睡着。人群依次上前与先生鞠躬道别,大厅的哀乐与人声交织,这个时刻,一切都仿佛不再转动了。

先生,一路走好。

(本文原刊《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11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30 19:07 , Processed in 0.1070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