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弟子规》: 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8:4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俞小六

《弟子规》最近又火了,前几年火是因为有几位信徒四处跪送《弟子规》,大家嘻笑叹息一番也就过去了。这几天火是有专家学者出面,指证《弟子规》是封建余孽,是“大毒草”;加上几个成名的公知,用客观冷静的神情告知大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仍有忠实的《弟子规》信徒,但气焰已太弱,恰似寒夜冷空一点星。


这几年,有太多自命新文化、自以为高明的人,总是喜欢发些高论。然而,静下心来就会发现:这些凡事喜欢上纲上线,张口闭口批判继承创新的人,他们的评论往往都在扯淡。因为——我透露一下——写评论是没必要读书的。

马三立有一经典段子《开粥厂》,吹牛夸自家住宅前有一段:

“马坡,你去过?”“没去过。”
“真没去过?”“真没。”
“那就好办了——南马坡、北马坡,都是我家的地儿。”

基于此种情形,可以观照当下的一些评论家:对于你不知道的东西,我尽可随便说来,反正你不懂。(读者按: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不读书的人怎么能写那么多呢?还有还有啊~我觉得他们说得蛮深刻啊——他们真自己也没读过吗?)

哎!一篇文字或者演讲极有条理(编者按:作者似指俄罗斯的秋裤阴谋论),如果再加上一点普世情怀,升华一下主题思想的话(编者按:作者似指“穹顶之下”),他所说的就一定是真相吗?其实啊——逻辑清晰还有感情丰富,不过能让你激动罢了,好多时候它们与真相无关。

苹果的logo网传一个著名的故事,据说与图灵有关,写得思路缜密证据确凿文艺凄美哀感顽艳,转发无数。乔帮主回应:

It isn’t true.But God we wish it were.
(CET4译:它不是真的,哎呀妈呀我们当年怎么没想到)



好,书归正传,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在不读《弟子规》的情况下,创作出一篇关于《弟子规》的有条理、有深度、有人间情怀的评论文章来。

首先,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天天讲、年年讲。《弟子规》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封建统治者用以培养顺民的工具。这个标签只要一贴上,然后随便找到一个自以为是的证据,就可以尽情发挥了。

比如,找到一句“父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然后,联系之前的命题,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是封建社会下,愚忠愚孝的悲惨遭遇。读者瞬间感觉:哇~《弟子规》好变态也!这书要不得。(编者按:事实上,遇到父亲犯错且不讲理,儿子又不能告官,从来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仅是个案。至于多年父子成兄弟,那是理想。)

接下来,也不用谈《弟子规》了,就可以闲聊古往今来的所谓封建愚民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尽旁征博引之能事,聊得天花乱坠海阔天空,让读者不明觉厉才行。如果你这时候再问他《弟子规》是什么,他的状态就是:只顾聊了,谁知道聊的什么。

当然,贴标签是上世纪的主要陷害手法,乱发挥是老师杀课的独门绝技,俱往矣!作为新时代的伪文艺青年,我们要擅于发扬家国情怀,要用冷静客观的笔调来看问题。

比如,找到一句“不关己,莫闲管”,就可以引申发挥:这是在培养人事不关己的心态,会助长人们的自私。找到一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说这是这些都是国民的劣根性。天,怎么突然出现这么多人关注国民性啊!但是,只要这样写,文章立马就有了高大形象。(编者按:《弟子规》原文全句是“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原意是让人不要理会流言蜚语家长里短。“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个~好像现代人也不应揭人短发人陷私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以关心下一代为话题,这样就能引起共鸣了。比如说《弟子规》都是文言文,根本不适合孩子阅读,我们要给予孩子美好的童年,不能给他们成人的束缚。是滴~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我当年就不学《弟子规》,我们学的是“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不过,怎么也没觉有多美好呢?(编者按:《弟子规》只是普通认字和社会常识,事实上当下社会也没有美好到哪去。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要看大人们给营造怎样的环境,而不是换本教材就了事。另:《弟子规》不算文言文。



我们可以发现,诸多评论只是一副高冷模样翻看了《弟子规》一两页,进而断章取义,甚至自己没有读懂,就开始发挥高论,为大众破迷开悟去了。认真分析一下,这些议论多数与《弟子规》无关。

凡事总举极端的话,那无论是怎样的评论都是没有合理性的。你能说以前的愚忠愚孝都是读《弟子规》读出来的吗?那《弟子规》里讲“圣与贤,可驯致”,不也没见几个成圣成贤么!同样道理,游手好闲未必是听相声听的,杀盗淫妄你也不能总怪电影。一本书而已,没那么高能量。

如此高估《弟子规》的破坏力,在我看来无非就两样:1.他对从古到今的不平等现象不满,而《弟子规》讲上下有序,这不,撞枪口了吧?2.确实有一些人借传统文化乱搞的情况,又多以《弟子规》为主要课程,这不,撞枪口了吧?
另外,之所以极尽评论之能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习惯了而且擅长对没读过的书进行评论——这是他们的专业。

杨绛先生曾寄语当代青年:“你最大的问题是读书不多,却想得太多。”我们可以借鉴这句话:

评论不可怕,就怕作者没文化——还话唠。


【后记】
《狂人》编辑部的魏老师是古典文献专业出身,曾在方向东先生那里学习过系统的《弟子规》。文章写过之后,我拿给他指点,他扶了扶眼镜看我:“你完整读过《弟子规》没有?”“没有。”我说。“没有?——那你怎么写下两千多字的?”他面无表情翻着那几张纸。
当天,我彻夜未眠。


*********************************
觉得不错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有什么感想请直接回复本条微信!

  • 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历史消息”。
  • [size=15.555556297302246px]更多资讯请登录“狂人之家”www.daxuehewei.com
  • [size=15.555556297302246px]狂人(daxuehewei)原创作品,保留所有著作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扫码关注“狂人”公共订阅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27 17:56 , Processed in 0.0384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