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18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讯辑(原刊《狂人》第四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3: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魏庆彬 于 2011-10-18 13:13 编辑

50余名河大77届大学生30年后聚首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报道  “我是中文系的关爱和”、“我是数学系的郭天榜”、“我是地理系的王发曾”、“我是历史系的程民生”、“我是艺术系的袁汝波”……12月6日下午的河南大学教职工活动中心其乐融融,一个特殊的同学聚会在这里举行。1977年参加高考并在河南大学就读的50多名七七届大学生欢聚一堂,共同回忆30年前的那段难忘岁月。 1977年的冬天,500多万名从18岁到30多岁的青年,从农村、工厂、部队、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已中断10年的高考恢复了。许多人的命运因此次高考而改变。 七七届大学生、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至今还记得,1977年12月8日、9日,他和许许多多有着相似坎坷经历的学子步入考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想起30年前的那次高考,感到特别温馨和有意义。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河清说:“我至今还记得我们的高考故事,张大新高考前已经是一所中学的校长,而牛梦琦大姐当时已身怀六甲……1977年的高考让我们走在了一起,一起度过了这么多年的难忘岁月。” 著名学者程民生说:“七七届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届大学生。七七届是一把火炬,照亮了高考的前程;七七届是一座山,1977年以后到目前为止的29届大学生都无法达到七七届的高度和厚度。”(2007.12.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3:1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魏庆彬 于 2011-10-18 13:14 编辑

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建校七十周年

本报通讯员蒋广帅报道  今年十一月一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迎来了她的第七十个校庆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西南联大校友及清华、北大、南开、云南师大四校领导等云集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庆祝西南联大建校七十周年。
   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大学,校址在今云南省昆明市。在1938年到1946年的八年里,西南联大培养了两千多名毕业生,其中至少出了七位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联大堪称中国史上最强的大学。她不仅培养了一批名满天下的才俊、大师,而且还创造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和令人景仰的精神气质。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西南联合大学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民主、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化,以及对不同意识形态及学术观点的包容值得钦佩。想想当今的一些大学大兴土木、高楼林立、片面追求虚假繁荣,致力于大而空而忽视精神。殊不知,当年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忘使命、穷且宜坚,却培养出了无数的精英,值得世人深思。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从西南联大的校歌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西南联大人刚毅坚卓的品格。如今西南联大已不在,可她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西南联大仍然值得我们纪念!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3:15:24 | 只看该作者
老戴讲述“大学何为”


本报通讯员林山报道  筹措了月余,书协、《狂人》、星驰学生论坛终于把戴老师请上了讲台。之前主办者以“大学何为”为标题做了一块展板,放于十号楼门前,并没有其它的宣传。但当晚来的同学太多,原定的201教室容纳不下,最后换到了129教室,那个可容纳300人的教室。
戴老师的讲课是很有魅力的,虽然他方言很重,但他是真正热爱讲台的。许多老师尽管讲的权且说是真理,可自身却没有一点热情,何谈让学生喜欢?戴老师无异于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在讲台上,他就是王。他说“风者风人”,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被学生牵着走。
笔者想,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在讲台上还找不到自己的话,那么,他失去的应该不只是学生。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3:16:30 | 只看该作者
星驰学生论坛两儒生演绎释道的人间情怀


本报通讯员林山报道  12月2日晚七点,十号楼201教室早已坐满。星驰学生论坛继续开讲,这次,两位主讲人皆出了点意外。
先是李小立原本五页的讲稿,在拿去打印时不知何故只打出一张。而吴景传,尽管准备充分,但毕竟是第一次上讲坛,更何况,他正感冒发热得厉害。
小立讲庄子,讲题是“内外之分”。还好他有丰富的讲台经验,又靠着那深厚的文史积累,用仅一页的讲稿洋洋洒洒讲了一个小时,结束时似仍有余意。他用自己的观点解读庄子,提出“内不化而外化”。重要的是,他是用感情讲喜欢的人物,这一点,现在很多老师做不到。
景传的讲题是“我等着你还俗——漫谈出家人的眼泪”。他边讲边擦汗,还自我解嘲“文人都有故作凄美的情结”,他感冒是为了用浓重的鼻音谈这个同样凄美的话题。景传用他广泛的见识,谈及释迦牟尼、苏曼殊、弘一、史国良、李娜、陈晓旭等的尘世因缘,提出“真正的佛教应该在民间”的观点。潮州人特有的儒雅气质和独特的见解,使得他的发挥不次小立。
彭星说这次的讲坛形式的意义似乎更大些,笔者不同意。就形式来说,在中国大学出现一个学生自己的讲坛,是不多见的,甚至说没有;说到讲的内容,笔者想,能将时间延至十点、能让七十多位同学听到最后,我们的主讲者靠的应该不是权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30 19:13 , Processed in 0.0934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