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家 ——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大学 狂人 文学
查看: 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刘欣声:每个人都是自己方言里的大师,别人方言里的白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9:3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刘欣声

在兰州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打车,师傅问我:“你在兰州念肤吗?”我说:“什么?”他重复,我继续听不懂。他换普通话:“你在兰州念书吗。”我说:“是的,念肤。”他笑了笑:“学得挺快。”


这些年,我见识了太多的方言,因为无论再自以为标准的普通话,都会多少夹带地方特色。河南的同学习惯说“吃罢饭”而不说“吃完饭”,而福建的同学无论怎么教,都不会将“人儿”连读。山东人碰到Z(资)C(疵)S(斯)永远都是大舌头,而丝毫不觉得自己说话的时候舌头是在上下齿中间。江苏人和安徽人会n、l不分,于是很多“河南人”就成了“荷兰人”。有些安徽人发“二”的音,怎么听都像“爱”,如果他们看《红楼梦》,听到史湘云喊贾宝玉“爱哥哥”,一定会心有感应。陕西人改不了鼻音重的习惯,习惯把前鼻音说成后鼻音,于是“张站长”成了“张账长”。有广西的同学则zhi chi shi不分,喜欢说“吃屎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不过他粤语唱可以秒杀众人,唱《红日》从来不卡壳。


每个人都是自己方言里的大师,别人方言里的白痴。方言中特有的词汇总能将日常生活描绘的活灵活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这雪下得正紧”,对“紧”这个字赞不绝口,可惜他老人家不知道湖南有些方言中“紧”常常用作后置,比如“你傻的紧”、“衣服好看的紧”。这就好像武威人喜欢说:“你真是二的劲大啊。”他们说来稀松平常,我们听来就觉得新奇好玩。

古代文学老师讲一口山东话,《诗经》、《楚辞》经他用方言一唱,韵味无穷,我听起来如鱼得水,而我甘肃的同学却听得云里雾里。新闻写作老师是《甘肃日报》的记者,老家离我老家仅30公里,离莫言老家不过50公里,也是一口的山东话,他将“白银”说成“碑银”,总是让人产生时空错乱之感。不过恰好是因为这些语言,丰富了大学的课堂。


现在的孩子,多数不会方言,很多家长也看不起方言,其实好多方言往往越接近古人的话语。福建人叫筷子为“箸”,“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跟李白的叫法是一样的。同样的,福建说睡觉为“困眠”,所以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而不是说“春睡不觉晓”。陕西汉中、安徽皖南人说鞋子为“孩子”,所以他们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里面的孩子根本就是鞋子,拿孩子去套狼,这个父母有病吧?这时候方言就帮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忘掉来路的人是可耻的,忘掉方言是令人遗憾的。

好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会出现方言部分,而不再是普通话一统天下。丰富才会精彩,生活如此,语言亦如此。

无论如何,如果你还会自己的方言,得为自己点赞。


最后说一句,我会讲地道的山东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狂人之家 ( 豫ICP备10202085号

GMT+8, 2024-11-30 19:16 , Processed in 0.0860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